立足高质量发展,提升化纤产业灵活性
发布日期:2019-08-20    浏览次数:113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国际变局和中国战略抉择叠加,社会潮汐与行业周期性波动交织,注定不平凡、不平静。这一年,中国化纤行业总体运行质效良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引导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并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原料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
科技:成果多点开花
2018年,化纤行业在科技创新层面可谓多点开花。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收获多年来碳纤维领域的最重磅奖励;由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发的“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国产化 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静电喷射沉积碳纳米管增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关键制备技术与应用”、“粗旦锦纶6单丝及分纤母丝纺牵一步法高速纺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四个项目荣获“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特别是在2018年底,首条全国产化单线年产3万吨lyocell纤维生产线成功开车,运行平稳,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该产业化项目采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是国内首条技术和全套装备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单线3万吨生产线,是中纺院从1998年开始历经18年攻关,从小试、中试到万吨级产业化硕果的延续。该项目的成功是我国在纤维领域国产化的一大突破。
智能制造:稳步推进
2018年,是化纤行业智能制造稳步推进的一年。这一年,数字化纤维全流程生产技术、产业链智能生产追溯系统、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层出不穷,大大促进行业高效发展。
2018年2月,恒逸石化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启动代号名为“恒逸工业大脑·飞兔行动”项目,经过短短4个月的调整优化,项目在既不更新设备、也不改变原料和生产流程的基础上,燃煤发电效率提升了2.6%,最大程度拓宽了降本增效空间,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普及推广前景极为广阔。“恒逸工业大脑·飞兔行动”的出色表现,实现了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快速发展,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的实践方向。未来,恒逸还将在智能生产优化、整体数字化转型、智能物流、企业大数据建设中、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围绕整个石化行业产业链的产、供、销、研等方面展开深度扩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介绍,以恒逸、恒力、盛虹、荣盛、桐昆、新凤鸣等大型集团为代表的化纤企业,通过“机器换人”,从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生产中的一些环节由人力换成了机器手或是自动线,节约了大量人力,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制造业的回归;信息化和大数据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使数据成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可为制造型企业全价值链协同发展提供服务;智能制造的规范化带来的产品品质的提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端小平分析,未来,智能制造必将给行业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巩固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化纤行业共识,形态正在从责任向价值转变。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化纤行业围绕绿色制造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8年,化纤行业积极从正面引导行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继续开展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1家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和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获得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这些企业均高度重视绿色纤维的相关工作,将其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团队建设、生产和技术上配备了较强的力量,致力于实现纤维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可持续,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绿色纤维评价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发布,绿色纤维评价已有标可依。
除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外,企业也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积极投身绿色发展并强强联手共建交流平台。唐山三友、赛得利联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并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未来,相信在这个行业间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公共交流平台上,将最大程度减小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及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当前,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能否达到绿色纺织品标准作为进入市场的条件,加贴生态标志的商品更受市场欢迎。作为纤维老大的聚酯纤维一直因使用含锑催化剂而备受诟病。而在2018年,这一问题得到了实质性解决,浙江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新型钛系生态催化剂,为聚酯行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8年,化纤行业还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消除废、污物的产生和排放等,倡导粘胶行业要“两条腿”走路,采用最好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三废”处理技术,并采用新的环保生产工艺。
端小平分析,主动适应环保从严要求、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给行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也给新进入者带来机会,从而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做得好的企业将会从竞争中胜出,既推动技术进步,又能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同时为全社会的“绿水青山”建设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原料:炼化一体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中国开放了国内企业px生产限制,鼓励民营力量进入炼化领域。目前,恒力股份、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盛虹集团等都在通过“炼化一体化”向上游延伸,从而实现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2018年,恒逸、荣盛等的石化项目更是受到中央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恒逸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文莱政府合作建设了恒逸文莱大摩拉岛(pmb)石油化工项目。由此,恒逸布局最上游炼油炼化产业完成了关键一步,该项目投产意味着恒逸打通了整个石化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其中蕴含的产业能量堪比再造一个“新恒逸”,同时将为世界石化行业奠定基石。
由荣盛集团主要投资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是目前世界上炼油单体产业最大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会大幅降低国内相关石化产业的价格,为中下游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石化产业是纺织业的源头,也是服装业等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毗邻舟山港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可以有力辐射长三角乃至长江腹地,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2018年12月26日上午,恒力股份下属公司恒力炼化建设完成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建设所在地大连长兴岛正式投料开车,这是国家炼油行业对民营企业放开的第一个重大炼化项目,恒力也成为全国首个开车的全资民营大型炼厂。随着项目投产在即,恒力股份现有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至上游的芳烃、炼化环节,在行业内率先打通“原油-芳烃-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业务通道,推动上市公司实现经营规模量的突破与经营质量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打破我国芳烃进口依存度高的不利局面。
企业通过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打造从原油到纺织的全产业链布局,来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完善产业链配套,提高抗风险能力。这些大规模的由民营企业主导的炼化产能的投产,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优势,同时也为整个化纤纺织行业构建了新的竞争优势,在原有的完整的纺织产业链配套优势、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优势、智能制造带来用工大幅下降的优势的基础上,将为行业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化纤原料,这些竞争优势会让化纤行业继续稳步发展。
未来:两个继续、两个关注、一个紧盯
2018年中,在原油价格波动、汇率变化、期货炒作及供求关系改变等多种因素刺激影响下,聚酯市场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行情。到年底,聚酯链产品已跌破此前上涨的起点。端小平解释,近两年,由于效益良好,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一定的不理性,导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由于设备商对供应能力的控制,使这些产能稳步释放,对市场的冲击基本在可消化范围内。2019年虽仍有一定数量的产能计划投产,但由于行业景气度下滑,部分装置可能会推迟投产。端小平提醒企业,虽然行情已基本筑底,未来市场有望好转或反弹,但也要理性投资控制新增产能,好产品卖成“白菜价”未必是好事,要结合市场容量和议价能力进行考量,不参与期货投机炒作,行业企业要更自律、诚信,要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付之东流。
2018年化纤企业出现分化,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端小平认为,2019年这种趋势仍将延续。他分析,大企业经营稳定、产品质量稳定,客户会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差别化、细分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龙杰成功ipo、盛虹集团差别化做得较好并借壳上市,这就是对创新最好的回报。产业链协作与下游品牌商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前品牌商挑选面料,现在开始挑选纤维,从纤维开始掌控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商与纤维生产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了一种新的趋势。
针对下一步行业工作,端小平提出两个继续、两个关注、一个紧盯: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创新外,主要防止产能过剩,防止新增产能死灰复燃;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及时发布十大节能减排技术,做好绿色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和循环再利用工作;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关注新产品,国产莱赛尔纤维3万吨生产线投产,生物基聚乳酸纤维(pla)可能出现量大面广的突破,碳纤维等高科技纤维技术相继突破和应用等,这些都是化纤行业发展方向;紧盯国家政策,向国家争取政策和资源,要把行业的好项目放到国家的“篮子”里。
金沙检测线路js69的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纺织科技示范园区    

网站地图